一楼通史馆
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是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与黄河科技学院合作共建,是目前唯一一座系统展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史的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3332平方米,整体布局为三层,分三个展馆。一楼为“中国民办教育通史馆”,二楼以上为“典型学校馆”。
博物馆的序厅主要由一面大型的LED屏幕组成,在屏幕两侧墙上雕刻的是中国民办教育的大事记。影片播放的是我国民办教育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
展柜摆放了在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史上五位大师塑像,第一位是孔子塑像,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民办教育的创始人。
中国民办教育发轫于春秋末期,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与官(公)办教育一起承载着文明传承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通史馆先后展示了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民办教育发展历史轨迹
中国古代民办教育
夏、商、周三代,教育为贵族所垄断,教育的特点是“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到了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以孔子为代表的教育家们,广收弟子,逐渐发展为儒、墨、道、法等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灿烂局面,也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的先河。
下方展柜展示的是一些蒙学教材和经学教材(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
(第二单元独尊儒术与私学发展)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王朝的治国理念,私学自此日益儒家化。董仲舒是西汉最负盛名的儒家学者,主张教化民众,唯贤是举,提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无神论者。在《论衡·自纪》篇中较详细地记载了汉代蒙学书馆里的教学情况。
班昭,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女史学家,第一位收徒授业的女教师。
隋唐以后,科举制度兴起,私学教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制之中,书院也随之蓬勃发展,并一直影响发展到明清时期。
而这边也向您展示了【五经正义】以及教学法等的基本情况。教学法是历代大书名著结合自身实践所总结出来的。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私学的繁荣与发展对当代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二部分——近现代民办教育展厅。
(介绍自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情况)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教育传入中国,中国教育开始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这边展示的是分科教育的引进与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是以科举制为主体,重文轻理,而西方分科教育最早被外国教会带入中国,其中代表的教会学校有英华学院,圣约翰大学等。而京师同文馆开创了中国近代自办分科教育的先河。
清末的废科举,兴学校是中国近代教育兴起的标志。辛亥革命后许多有志之士走上了教育救国,知识救国之路如贫民办学家武七为实现办学理想30年行乞办学,创办了三所义学,武七也是中国近代个人办学的先驱者;严范孙、张伯苓创办南开系列学校;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提出“只有教育才能救国”口号;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矿业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的前身;实业家张謇创办南通私立纺织专门学校。
河南豫北高级小学堂的实景还原
这块展板展示的是河南豫北高级小学堂的发展历程,它的创办人杨庆肇先生是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之一杨钟瑶先生的祖父、是杨保成校长的曾祖父。1908年,杨庆肇等人在豫北农村建立新式学堂,取名“县立农业学校”,后更名为高级小学。杨氏家族至今有着一百年多年的办学历史和传承,树立了四代办学典范,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首批“教育世家”荣誉称号。同样我们也展示了杨家四代办学人员的关系图。
在窗型灯箱上介绍的是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前后培养弟子3000余名,其中有我们所熟知的如陈千秋、梁启超等,后多是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
这些课桌内摆放的是有关近现代民办教育发展的实物展品。
这个阶段的教会大学在中国得到了自由发展同时向各位展示的是当时在华教会大学的名录
第三单元教育主权收回与本土化实践探索
辛亥革命以后,私立教育在清末教育变革的基础上,进入了完善办学层次、提高教学质量阶段。政府加强了对教会教育的管控,开始对私立教育进行规范。 在教育主权收回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发起组织《非基督教同盟》在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声援下,发起了了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后发展为收回教育主权运动。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夏大学,岭南大学等都是这一时期发展较为平稳的民办学校。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为宣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抗日革命根据地时期探索“民办公助”、“民教民”等不同形式的民办教育。
晏阳初、叶圣陶、黄炎培等是我国职业教育、平民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从晚清传统私立教育的衰落与转型,辛亥革命后私立学校的兴起与变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可以看出近现代民办教育的主旋律:民主、科学、主权。
当代民办教育展厅
概述部分简要概括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这里的多媒体介绍的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民办教育有杰出贡献、有情怀的50位教育家。
截止到2023年民办院校占全国普通学校的比例图。截止到2023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其中民办院校16.72万所,占全国学校比例为33.54%。
第一阶段: 1949—1978年民办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对教会学校和私立学校进行了接收和社会主义改造。经过改造,大约到了1956年,城市的民办教育基本收归公办,但是在农村还是存在民办教育的。
1958-1960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开展了所谓的“教育革命”。1966年第二次教育革命时期出现了多种因地制宜的教育方式,也出现了一批具有民办教育性质的学校。如:“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七·二一大学”、“抗大小学”等。下方展柜展示的是这些学校的相关展品
第二阶段(1978—1994年)新时期民办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由于单一的公办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民办教育从举办各类培训班、辅导班、补习班起步并迅速发展了起来。这里展示的是当时国家推出的多项鼓励政策文件。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1981年,国务院颁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试行办法》,自学考试制度逐渐施行,一批自学考试助学组织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如:韭菜园青年文化补习班、中华社会大学、九嶷山学院、
这里向您展示的是1984年成立的“郑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也是黄河科技学院的前身,这是办学初期的一些老照片,在当时被《光明日报》誉为“全国自学考试的一面红旗”。
这一时期的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也相继复苏。如:安吉上墅高中、长沙市培粹中学等。
第三阶段(1994—2000年)民办教育进入壮大与繁荣阶段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民办教育工作的“十六字”方针。
1993年8月,国家教委颁布《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标志着民办学校有了合法身份和正式建立程序。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黄河科技学院、浙江树人学院、上海杉达学院、四川天一学院四所民办学校先后成为第一批专科全日制普通高校,开启了中国民办高等普通教育的先河。
1993至1994年间,“专修学院”开始诞生,专修学院主要承担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工作。
1996年5月,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职业教育法》颁布,民办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民办基础教育开始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如:上海市民办扬波外国语小学、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等。
在1999年底的时候,全国民办幼儿园达3.7万所,在园儿童222.4万人。
这一时期民办教育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社会上曾一度出现办学热潮,但在办学过程中也陆续暴露出诸如招生问题、办学资金问题、社会诚信等问题,催生国家新政的出台。
第四阶段 :(2000—2012年)民办教育进入“规范与创新”阶段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朱镕基总理在讲话中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条件的也可以举办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民办教育从“对公办教育的补充”发展为“与公办教育并重”。如2002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
民办高校助力高等教育,提前实现大众化教育目标。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9.8%,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提前实现大众化教育目标。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民办黄河科技学院实施本科学历教育,正式更名为黄河科技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院校。后面如上海杉达学院、西安培华学院等民办学校陆续成功“升本”。
截至2010年,我国有独立学院322所。丰富了高等教育资源。
教育培训机构、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第五阶段:新时代民办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频度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为民办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21年4月7日颁布,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对民办学校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
这里展示的是‘2013年至2022年全国各类民办教育统计表’
一、首先我们看看普通高等教育的转型提质情况。
2013年初,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全国选择37所高校组成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小组,其中上海杉达学院黄河科技学院等民办院校列入首批试点单位,吹响了民办高等教育向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方向转型的号角。
展板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民办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黄河科技学院为例,向您介绍民办高校转型提质情况。进入新时代,黄河科技学院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黄河科技学院自2017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出台以来,连续七年位居第一名。
这里展示的是黄河科技学院在创新创业,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黄河科技学院荣获了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等荣誉。2015年成立的河南省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致力于为河南乃至全国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2017年成立的河南民办教育研究院,是“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成员单位,服务于河南省民办教育重大决策和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2007年建立的纳米研究所截止到2023年12月,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1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109项,授权发明专利58件。
二、民办教育在研究生教育取得重要突破。
2011年北京城市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等五所学校获得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西湖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从创建之初就开始独立招收培养博士生,招生范围涉及多个一级学科。
三、我国民办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科学发展。
2013年12月12日,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联盟成立。这是当时的加盟单位名单。
2008年,教育部颁布26号令,独立学院转设工作启动,过这边展示是独立学院向公办高校的转设情况。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实现人民教育政府办。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独立学院转设加持下,现代职业教育得到大发展。本科层次大学共三十三所其中民办院校占22所。民办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经过四十多年的探索实践,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办教育发展之路。
第六单元当代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民办教育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当代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民办教育发展情况。
香港教育的总体格局是以官办教育为主,私立教育为辅。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私立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香港树仁大学的相关介绍,香港恒生大学的相关介绍等。
私立教育在澳门有200多年的历史,对澳门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99年澳门回归后私立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边展示的是东亚大学的相关信息,澳门科技大学的相关信息等。
台湾当局鼓励私人财团办教育规定除军警学校必须由政府举办外,其余各类学校都可以由私人或财团举办,而几年受少子化影响和财务危机压力,岛内各类学校招生出现严重下降趋势,这也引发岛内外社会各界关于新形势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前景的深入思考。
第七单元 行业组织发展与创新
2008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这里展示了协会的组织机构,全国各地民办教育组织设置一览表、历届主要领导、现任主要领导,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协会的关怀支持,以及党组织建设情况,协会成立以来的大事记。
通史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弧幕影院。通过影片展示的是对我国民办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展望。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鉴往之来,向史而新。我们相信,在国家对民办教育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下,在民办教育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民办教育必将谱写更新更美的华章!
一楼通史馆的参观到此结束——